兒科腦科

小兒腦科專科

小兒腦神經系統疾病範圍廣泛,當中包括腦癇病、先天性腦神經異常、兒童腦麻痺、兒童偏頭痛、抽動症、與基因或染色體有關的腦神經疾病、新陳代謝異常、儲值性疾病等。當中尤以腦癇病(俗稱癲癇症) 比較常見發生於兒童身上。匯兒兒科醫務中心提供兒童腦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查,診斷與治療。提供腦電圖檢測服務 (EEG),由兒科專科醫生分析數據及撰寫報告,從而判斷該用哪種治療方法。

腦癇病是香港常見的兒童腦科病,俗稱抽筋,腦癇病可分類為全腦性及局部性腦癇,病因大多數不明顯,特別是早期發病患者可能跟遺傳因子有關。

小兒腦癇兩大類:

  • 原發性腦癇: 指在現有的診斷技術及知識找不到結構上的異常,可說是原因不明,大多與遺傳有關
  • 繼發性腦癇: 指腦部有病理性原因而誘發,常見的包括曾感染腦炎或腦膜炎、電解質不平衡、先天腦部發育畸形、高燒、外傷、腦腫瘤、先天性感染、出生時難產引致腦部缺氧或損傷、新陳代謝異常

發病主要因為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從而引起陣發的短暫大腦神經功能紊亂。發病時可能會出現手腳抽搐、大小便失禁、嘴唇發紫、口吐白沬等症狀。

如患者發病頻密便需服同抗腦癇藥去控制病情。

兒童腦癇病

不少父母偶然發現小朋友不停眨眼、眼睛間斷地斜望,或不由自主地出現一些奇怪的抽動如面部抽搐、噘嘴,甚至乎間斷地發出清喉嚨聲音、咳嗽,或手腳突發地抽動一下,有些更因為情況嚴重至影響其他人而被同伴恥笑及排擠,或被父母誤會是故意搗蛋而加以責備。
 
事實上小孩可能是患上抽動症(Motor Tics)。
 

病發表現及症狀分類

 
「抽動症」一般分為:
  • 「短暫性抽動症」(Provisional Tic Disorder),一般病徵少於一年
  • 「持續性動作型或聲語型抽動症」(Persistent Motor or Vocal TicDisorder),則為病徵持續多過一年,最常見的「動作型抽動症」徵狀包括眨眼、擠眉皺鼻、聳肩、點頭、側頸,甚至出現突然手腳抽搐或甩手臂等動作; 「聲語型抽動症」則包括清嗓子、咳嗽、怪叫聲、打嗝聲或動物叫聲。
若兩種病徵共同存在則 被診斷為「 妥 瑞 症 」(Tourette’s Syndrome)。與腦癇症不同,抽動症患者可自我控制於短時間內使抽動不發作,但當緊張、興奮時抽動會增多,而入睡後動作會自然消失。
 
 

多於18歲前出現病徵

兒童抽動症
抽動症一般於18歲前出現病徵,而本身並非因為其他疾病如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腦炎或因服食藥物所導致。
 
抽動症主要於兒童時期出現,由兩歲開始可以出現,一般到青少年早期至為嚴重,之後便會相對減輕至成年期。
 
據統計約一成小朋友患有抽動症,當中男女比例為9比1。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強迫症或焦慮症的病人同時出現抽動症的症狀亦較多。
 
抽動症成因目前仍未能完全清楚,但相信與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多巴胺分泌反應,以及腦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和額葉皮質間聯繫問題所致有關。
 
此外家族遺傳因素亦有關係。
 

配合醫生及時治療 給予患兒更多關愛

大多數患有抽動症的小朋友並無其他健康問題,生理機能亦屬正常。
 
但往往因為異常的動作或聲語抽動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情緒或社交問題,如被同學老師投訴或被朋輩排擠恥笑,影響小朋友情緒及自信心,而父母亦因擔心着急而不斷查問小朋友有何不妥,及向不同專科醫生求診,一般而言治療方法應從心理治療及社會教育開始。
 
確診後應先讓父母及其他家人了解抽動症的症狀及情況,之後當兒童出現抽動時避免直接查問及提醒,不要加以責備,亦需避免過度保護及溺愛,或過度關心干涉以免小孩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應以正面的方法處理。
 
同時可讓學校老師了解病情,從而協助小孩處理學校問題及朋輩的關係。
 
但假若情況嚴重至影響社交及情緒的話,便可能需要處方如多巴胺抑制劑一類的精神科藥物治療以減少抽動症發生。但由於副作用的關係,一般傾向用於較為嚴重或心理治療效果欠佳的情況。
 
大部分患者屬於短暫性抽動症,即一年內抽動情況會痊癒。若屬於持續性型,約三分一病人抽動會自然消失,另外三分一會顯著減少,其餘三分一會持續到成年期。
 
如果發現小孩出現類似情況,應找醫生以作適當診斷及治療。

兒童腦麻痺是一種發展障礙,胎兒或新生嬰兒的腦部在發育時受到損害,影響兒童的動作控制、身體姿勢、活動能力等。一般患有大腦麻痺的嬰兒患者在兩歲前就會出現症狀,他們的運動發展通常會較為緩慢,不同程度或類別的腦麻痺的影響有很大差異,例如有些兒童可自行走動、有些患者遲遲未學懂穩坐或步行、有吞嚥及說話困難、有些則完全不能自行活動等等。

兒童腦麻痺

兒童腦麻痺成因

  • 先天性腦部發育異常
  • 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感染
  • 生產過程中難產令嬰兒腦部缺氧
  • 早產嬰兒有腦出血現象
  • 出生後腦部受感染,如腦炎、腦膜炎
  • 頭部受傷,引致腦震盪或腦出血
  • 原因不明 (研究顯示每1000個兒童中,約有2個患有腦麻痺。(資料來源:CaringforChildrenwithCerebralPalsy:ATeamApproach))

腦麻痺症狀

嬰兒:

  • 腳無力踢起或出現「交叉腳」
  • 頭不能抬高
  • 緊張時頭過份後仰
  • 吸吮及吞食有困難手常緊握拳頭或不會伸手取物

幼兒:

  • 手伸手及抓握物件有困難
  • 頸部控制欠佳
  • 面部肌肉可能有不自主的扭動
  • 合唇、咀嚼、吞食及說話均可能出現困難
  • 步行有困難
  • 身體坐姿不穩

家長若懷疑兒童有腦麻痺,建議諮詢兒科專科醫生

兒童及青少年發生頭痛的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3歲,盛行率約3-8%;5歲,盛行率約19.5%;7歲,盛行率約37-51.5%;15歲,盛行率約26-82%。

雖然大多數偏頭痛是在青少年階段開始發作,但兒童也可能會偏頭痛,小至2、3歲就發作的都曾有所見。相較於成人的偏頭痛,兒童的偏頭痛表現較不典型

兒童的偏頭痛表現

  1. 雙側的頭痛比單側多。隨著年齡漸長,會越來越偏向單側
  2. 兒童的偏頭痛持續時間較短暫,通常僅1-2小時,多數不超過12小時
  3. 較常在額頭及太陽穴發作,很少是枕部發作。如發作部位在枕部,需特別注意
  4. 典型的偏頭痛症狀,像是畏光或怕吵,小孩子可能不知道要如何表達,需由其行為來推斷
  5. 兒童的偏頭痛較常有明顯的家族史
  6. 兒童的偏頭痛常還帶有嗅覺敏感

兒童偏頭痛

兒童偏頭痛五大症狀

  1. 有節律性的搏動式疼痛感
  2. 運動或用力會更痛
  3. 看到亮光或聽到聲音會更痛
  4. 可能伴隨噁心嘔吐
  5. 可能伴隨腹痛

兒童偏頭痛五大誘發原因

  1. 飲食兇手 – 例如:醃漬食物、硬酪、巧克力、零食飲料、味精、柑橘類水果、葡萄乾、香蕉等
  2. 作息問題 – 睡眠不足,或睡太久、或餓過頭
  3. 水分不足 – 例如:激烈運動後
  4. 情緒壓力 – 有機會引起壓力型頭痛或偏頭痛
  5. 月經來潮 – 靠日常調理身體

 

 

 

先天性腦神經異常

先天性腦神經異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許多以前未知的遺傳因素。有胎兒期腦部發育異常導致的小頭症等,或其他的腦部畸型,以及風疹、毒漿體屬的感染、妊娠中毒等。

先天性大腦異常有效預防方法:可以在懷孕初期通過飲食或補充品來補充葉酸,至少 400mg/天(有 些專家建議 800mg/天,以進一步降低風險嬰兒患上先天性腦神經異常),並在第一至第三個月懷孕 期間持續補充葉酸。

腦電圖檢測及診斷

腦電圖檢測 (EEG) 由小兒腦科醫生分析數據及撰寫報告

整個過程需大約一小時,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腦電圖可協助分類及診斷腦癇病 大腦內的細胞運用低層次電進行互相交流,腦電圖 (EEG) 隨著時間測量這種電力,大腦的電活動在電腦監控器上顯示爲波綫,醫生透過查看波綫瞭解大腦的情况,並分析這些數據,從而判斷該用哪種治療方法。

臨床診斷 — 醫生因應兒童情況決定用藥與否,或轉介臨床心理學家或兒童精神科醫生跟進

例如抽動症是臨床診斷,大致分為兩類型:

1) 運動型

2) 發聲型

大約百份之二至五之小童有這情況,常見模式為眼眨,頸部抽動或喉部發出聲晌,抽動症的特質是可短暫壓抑和不會在睡眠時發生。 如你懷疑孩子有腦神經疾病,請盡快尋求醫生協助。

兒童過敏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

可以, 腦電圖檢測 (EEG) 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正常人平均每數秒眨一次眼,每分鐘約眨15-20次,若發現小孩眨眼次數超出這個頻率,便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因素導致他們過度眨眼。

若發現小孩眨眼次數異常頻密,或看事物經常瞇起眼睛,便應找醫生做檢查。


本中心將與您聯絡確認詳情,方為確實是次預約。

*必需填寫 當天預約請致電或透過WhatsApp聯繫我們。
Scroll to Top

想關注疫情及小朋友健康的最新資訊?
立即訂閱定期郵件

*必需填寫
建立注射疫苗時間表
即時預約
whatsapp預約
網上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