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疾病
嚴防幼童罹患肺炎
時有聽聞幼童患上嚴重肺炎的個案,令不少家長心生憂慮,擔心子女不幸成為其中一員。小孩子在成長期間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發育,免疫力較成人低,加上在學校學習和嬉戲時,難免跟其他小朋友作親密接觸,若其中一人感染上呼吸道疾病,便很容易出現交叉感染,一旦處理不當,便有可能引發患上肺炎的危機。
不過,家長亦不必因此過濾,因為肺炎本身也有輕重之分,一般情況下,只須處方適當的藥物便可痊癒,只有小部份嚴重個案會引致後遺症。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解釋:「幼童罹患肺炎的症狀常見持續咳嗽、發高燒、咳嗽時聽得出有濃痰但卻無法咳出來等,通常處方適當的口服抗生素後便會康復。至於一些較嚴重的個案,則有可能併發肺積水及入侵性肺炎,後者即細菌經由肺氣囊入血,可造成致死的腦膜炎。」
專業診斷 配合驗血及X光檢查
眾所周知,抗生素只適用於對付細菌性疾病,對病毒性疾病並無作用。上文提及治療幼童肺炎通常會處方適當的口服抗生素,是否表示所有肺炎都是由細菌引起?陳醫生指出事實並非如此:「大部份的肺炎都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但並不是全部,其他源頭包括真菌、病毒、結核菌等。最理想的方法,當然是利用患者的痰樣本進行培植,繼而對症下藥。但在現實的情況當中,許多小朋友根本不懂得將濃痰咳出來,抽取到的往往只是唾液樣本,這便不能避免大大降低了化驗的準確性。因此,醫生還會配合驗血和X光檢查,如發現患者血液內的白血球數目顯著上升,加上X光片的顯影情況,通常也足夠判斷是否屬於細菌性肺炎。」
陳醫生指出:「就算幼童患者已按一般診治程序,先處方抗生素,醫生亦要密切留意患者情況,如用藥後病情未見好轉,便有可能細菌本身已有抗藥性,或炎症乃由上述其他源頭所引起,可能要馬上將患病轉介入院作詳細檢查,屆時亦有機會要轉用一些藥效較強的靜脈注射式抗生素或其他種類藥物,一切視乎臨床判斷,絕對不可延誤。」由此可見,醫生的診斷及用藥經驗均相當重要。
防患未然 多方面增強免疫力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陳醫生提醒家長,平日可從多方面着手,教導子女加強預防疾病的意識:「例如:勤洗手避免細菌和病毒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患病時記得佩戴口罩、切勿用手抹眼和鼻,或將手指放入口腔把玩。家長帶子女出外時應帶備濕紙巾保持清潔,多飲水,配以足夠休息和均衡飲食,並積極考慮為子女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